心力衰竭简称心衰,是指心脏当时不能搏出同静脉回流及身体组织代谢所需相称的血液供应。往往由各种疾病引起心肌收缩力减弱,从而使心脏的血液输出量减少,不足以满足肌体的需要,并由此产生一系列症状。
心瓣膜疾病、冠状动脉硬化、高血压、内分泌疾患细菌霉素、急性肺梗塞、肺气肿或其他慢性肺脏疾患等均可引起心脏病而产生心力衰竭的表现。妊娠、劳累、静脉内大量补液等均可加重有病心脏的负担,而诱发心力衰竭。
长期负荷增加导致心肌肥厚和心腔扩大,以致心衰竭时,相应的病理改变可大致分为三个时期:
第一期短暂的损伤期。
临床有肺充血的表现,病理检查发现心肌纤维水肿、相互分隔增宽。细胞内糖原和三磷酸腺苷(ATP)含量降低,磷酸肌酸显著减少,乳酸生成略增,蛋白合成旺盛,核糖核酸(RNA)及线粒体增多。
第二期较长期的、稳定的功能亢进期。
临床症状不明显,组织病理发现心肌肥厚、心肌纤维增大、小量纤维化病变。细胞内糖原、ATP、磷酸肌酸含量正常,乳酸生成增加,蛋白合成正常。RNA含量正常,脱氧核糖核酸(DNA)减少。心肌纤维的增加相对地较线粒体的增多明显。
第三期长期的耗竭和纤维化期。
临床上心力衰竭持续,组织病理发现心肌组织被纤维组织代替,出现不成比例的结缔组织增生和脂肪变性、肌肉细胞的细胞核固缩。细胞内蛋白合成和DNA明显减少,其它同第二期。
显微镜下并无收缩蛋白形态异常的直接证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