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头痛急性发作时可严重影响患者的正常工作和生活,现代医学常用价廉的镇痛药、止吐药,以及5-羟色胺受体激动剂麦角胺类及曲普坦类等药物用于不同程度偏头痛发作时的治疗,但大多数患者和医师希望能够进行预防性治疗以预防或减少发作的次数、持续时间和程度。
由于预防性药物主要为β受体阻滞药、抗癫痫药和钙离子拮抗剂,一般具有较大的副作用和药物依赖性,可产生诸如嗜睡、胃肠道不适、抑郁、记忆力减退、体重增加及脱发、肝功能异常等不良反应。同时,必须至少连续服用3个月,才能判断该药是否有效,还需连续服用9~12个月再暂停观察。因此现代医学制定了严格的预防治疗的条件:即当偏头痛发作频繁,每月超过3次,每次持续时间超过48小时,疼痛严重以及抗偏头痛急性发作药物无效,或药物产生严重不良反应者以及先兆期持续时间过长,方可采用药物预防。
在这种情况下,中医中药尤其是针灸成为大多数医师和患者首先想到的预防治疗偏头痛的方法。镇痛作用被认为是针灸众多疗效中最强有力的治疗作用。中医认为疼痛的机理是"不通则痛"和"不荣则痛",偏头痛的机理则主要是瘀血、痰浊、寒湿等多种病因和病理产物阻滞经络血脉,血气精微等身体必需的营养物质不能达头面,头面失于濡养,则发生头痛。根据辨证选取不同的穴位,激发相关脏腑的功能活动,促进经络血脉畅通或减少新的病理产物的形成与堆积,以达到预防甚至根治该病的目的。目前现代医学对偏头痛确切的病因病理机制的认识尚不明确,认为神经血管机制是该病主要的发病机制,与一氧化氮、5-羟色胺、P物质、钙基因相关肽及神经激肽等内源性物质的异常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