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是:

类风湿因子主要为IgM类自身抗体,但也有IgG类、IgA类、IgD类和IgE类,是一种以变性IgG为靶抗原的自身抗体,主要存在于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的血清和关节液中。类风湿病人和约50%的健康人体内都存在有产生类风湿因子的B细胞克隆,在变性IgG或EB病毒直接作用下,可大量合成类风湿因子。健康人产生类风湿因子的细胞克隆较少,且单核细胞分泌的可溶性因子可抑制类风湿因子的产生,故一般不易测出。

类风湿因子是一种主要发生于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体内的抗人变性IgG抗体,可与IgG的Fc段结合。将变性IgG包被于聚苯乙烯胶乳颗粒上,此致敏胶乳在与待测血清中的RF相遇时,即可发生肉眼可见的凝集。

具体操作过程: 1、56℃30分钟灭活,(灭活C1q以阻止假阳性凝集)。将待测血清用0.1mol/L PH8.2甘氨酸缓冲盐水作1:20稀释(生理盐水1ml中加血清0.05ml)。 2、取此稀释血清1滴(约0.05ml),加于黑色方格玻片的方格内,加乳胶RF试剂1滴,立即摇动反应板3分钟,使其充分混匀后,于直射光下观察。每次试验均设阳性与阴性对照。

以正常人1:20稀释血清为阴性作为参考值, 胶乳凝集试验正常人多为阴性反应,如3分钟内出现显凝集者为阳性。阳性反应的标本应将血清进行倍比稀释测定滴度。ELISA法可根据显色程度,与阳性和阴性对照参比,作出阳性或阴性的判断。

类风湿因子是在病人血清中发现的,主要为IgM类自身抗体,但也有IgG类、IgA类和IgE类。各类RF临床意义有所不同。RF是一种以变性IgG为靶抗原的自身抗体。未经治疗的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其阳性率为80%,且滴定度常在1:160以上。临床上动态观察滴定度多少,可作为病变活动及药物治疗后疗效的评价。

天天健康网美食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