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是:

    如果你心情很糟又在购物,那可一定要看紧你的钱包了!一项新的研究发现,人们在情绪低落时几乎会完全丧失在消费方面的判断力。

    这种所谓的"痛苦不吝啬"现象对心理学家和广告商来说并不陌生,而一项最新研究进而试图搞清楚,短暂的悲伤是否也会触发人们这种挥金如土的倾向。

    这项研究由来自哈佛、卡耐基·梅隆、斯坦福和匹兹堡4所大学的研究人员共同完成。

    在描述悲伤状态是如何影响到自己时,被调查者通常会用到"我"、"自己"等词汇,通过计算这类词汇的使用频率,研究人员发现,当悲伤诱发了更强烈的"自我意识"时,人们就会产生挥霍的欲望。

    在实验中,第一组被调查者观看的是关于"一个男孩的导师之死"的短片,第二组被调查者观看的是关于澳大利亚大堡礁的风光片。

    结果发现,总的来说,看伤感影片的人平均花费2.11美元去买那种华而不实的隔热水杯,而看自然风光片的人则只花了56美分,价钱相差将近3倍。

    尽管价格相差明显,但参与研究的悲伤组成员都坚持认为,影片的内容并没有影响到他们在购物时的决策判断。

    "这种现象是无意识的。"专门从事情感和决策研究的哈佛大学教授Jennifer Lerner分析,"它不同于零售疗法,在那种方法中,人们有意识地通过购物摆脱消极情绪。而对于这种现象,人们还知之甚少。"

    研究者认为,悲伤会激发一连串的情感反应,最终导致挥霍的倾向。人们在伤感的时候,会更加关注自身,这时候,金钱这类身外之物的重要性就会降低,而这种感觉刺激了人们消费的欲望,让他们能从疯狂购物中获得快感。

    参与研究的人员认为,因为实验用的是真实的商品和金钱,因此结论对我们日常生活的购买决策有借鉴意义。

     Edward Charlesworth是休斯顿的一名临床心理学家,他并没有参与这项实验,但他认为,这种"痛苦不吝啬"的现象可以从人类的文化中找到根源。

    "广告业早就谙熟这一点了。"Charlesworth援引上世纪70年代麦当劳的一则广告的广告语说。在临床实践中,Charlesworth经常遇到这类在情绪低落时大把挥金的病例。

    这位专门从事压力管理图书写作的心理学家认为,"疯狂购物并不一定是你走进商场大买一通。它往往表现得更微妙--可能你只是比通常多花了一点儿钱买某样东西。但要命的是,如果你将这种状况扩展到一整年,一生,就会积少成多,多花掉非常大的一笔钱。"

天天健康网美食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