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小板减少的病理生理:患儿在发病前常有病毒感染史。目前认为病毒感染不是导致血小板减少的直接原因,而是由于病毒感染后使机体产生相应的抗体。
病毒感染后使机体产生相应的抗体,这类抗体可与血小板膜发生交叉反应,使血小板受到损伤而被单核—巨噬细胞系统所清除,此外,在病毒感染后,体内形成的抗原—抗体复合物可附着于血小板表面,使血小板易被单核—巨噬细胞系统吞噬和破坏。使血小板的寿命缩短,导致血小板减少,患者血清中血小板相关抗体(PAIgG)含量多增高,且急性型比慢性型抗体量增加更为明显。PAIgG的含量与血小板数呈负相关关系:即PAIgG愈高,血小板数愈低,但也有少数患者的PAIgG含量不增高,现已知道,血小板和巨核细胞有共同抗原性,抗血小板抗体同样作用于骨髓中巨核细胞,导致巨核细胞成熟障碍,巨核心一细胞生成和释放受到严重影响,使血小板进一步减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