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传统中医中并没有心力衰竭的病名,根据其临床表现,判断属于中医所述的心悸、怔忡、水肿、喘证、痰饮、胸痹等范畴。
本病总属本虚标实之证,病位在心,涉及诸脏。本虚是以心气、心阳亏虚为主,标实为痰饮、瘀血、水湿内停。心气虚亏,导致气血运行障碍,日久由轻渐重,终致心悸、怔忡,血脉瘀滞,水道不利,少尿水肿。其病机可以用虚、瘀、饮三字加以概括。虚主要是心肺脾肾虚,而心气虚是核心,心阳虚是心气虚的进一步发展。心气虚是CHF的始动因素。心气虚导致血瘀,心气虚进而脾肾阳虚,易产生水湿、痰饮。
西医对心力衰竭的病因研究比较精细微小化。西医认为导致心衰竭的病因的主要在于两个大的方面。
1.心肌细胞的损害
常见于冠心病,心肌炎,心肌梗塞,肺心病,心肌病等。由于心肌细胞的缺血缺氧,变性坏死等造成心肌细胞的减少或功能异常。
2.心脏负荷过重
常见于高血压,高血脂,及先天性的心脏瓣膜关闭不全或狭窄。而血流动力学则是造成心脏负荷过重的直接原因。心力衰竭多见于老年人,老年人多有高血压,高血脂等病症,而且随着年龄的老龄化,体内代谢酸性物堆积,血液会越来越粘稠。同时心脏供给机体组织器官血氧时,则必须加大力度,长时间的发展,很容易进展为心力衰竭。
而先心病患者由于血流过速或血液返流,同样心室,心房等都会收到影响,先心病患者的心力衰竭相对发病年龄较小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