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是:

慢性肾炎的中医病机

1.三脏相干,以肾为主

《内经》说水肿病机其本在肾,其末在肺“(《素问•水热穴论》),”诸湿肿满,皆属于脾“(《素问•至真要大论》),”三阴结,谓之水“(《素问•阴阳别论题》)。大意是认为与肺、脾、肾三脏功能失调有关,此说历代一脉相承,并有发挥。明•李中梓《医宗必读•水肿》说:“脾土主运行,肺金主气化,肾水主五液。凡五气所化之液悉归于肾,五脏所化之气悉属于肺,转输二脏,以制水生金者悉归于脾,故水肿不外此三经也。“可见水肿之病或可表现为荣卫运行不畅,三焦壅塞不利,膀胱气化不行,但它们都是脾、肺、肾三脏失调而后气滞为水之殃害所及。其病机在于三脏失调。

三脏中无论哪一环节失调,便可成肿。但就病情而论,所伤一脏者轻,二、三脏并失者重;新病伤肺为标,急,较易治;脾肾旧病为本,缓,较难治。

阳水之病,多由脾、肺二脏气结不行,输布失常,水气日蓄,浸灌表里,无所不到;阴水多由脾肾虚衰、输泄蒸化无权,水不化气、气滞为水。

2.水肿以阳气损伤为主《景岳全书•水肿》

“凡欲辨水气之异者,在欲辨阴阳耳,若病在气分(阳水),则阳证阴证皆有之;若病在水分(阴水)则多为阴证。盖水之与气,虽为同类,但阳旺则气化水,即为精;阳衰则气不化,而精即为水,……此水肿之病,所以多属阳虚也。”所以从病机属性而论,阳水(水分)诸证,多伤外感风寒水湿之邪,肺失通调,脾因湿困,湿热壅结等,以气滞不行为主。阴水(气分)则多为阳用不敷,水浊内聚,盖脾阳不振则气失输布,肾阳不足则水失蒸化,所致气不化水之证,总以阳虚为多。所以,水肿病与饮证一样,病机以水阴邪、伤害阳运为多见。

3.阳水也可能转阴

阳水阴水亦可转化,阳水转阴为比较常见的转归。阳水表证,误治失治,或不守禁忌,病情发展,脾肾元气损耗,运作制水排泄功能日见低下,津液不能化为精气,反而凝为水浊,以致水肿久稽(阴水)。

4.脾虚肾败,本虚标实

水肿证以精血皆化为水,多属虚败之证,而水精之所以不化,责归脾肾。《济生方•水肿》认为,分而言之,病因三脏相干,合而言之,总由“阴脏之害,而病本皆归于肾”。脾肾虚败,而精不化气,气不化水的结果,必然更加重水浊内淤。所以,水肿后期,多数转归成为脾肾虚弱,水精内败为淤浊,不能排泄,本虚标实之挟杂证候。

1.脾肾虚败,则收摄蛰藏功能失职,也常见有水肿既退,而水精下泄,久之未摄固补虚,而成为慢性劳损之候的。

天天健康网美食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