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风湿性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是一种以关节滑膜炎为特征的慢性全身性自身免疫性自身免疫性疾病。滑膜炎持久反复发作,可导致关节内软骨和骨的破坏,关节功能障碍,甚至残废。血管炎病变累及全身各个器官,故本病又称为类风湿病。
据统计,50%~80%类风湿性关节炎病人是在反复链球菌感染之后2~4周开始发病;1958年shimiza等将溶血性链球菌注入家兔鼻旁窦人引起与类风湿性关节炎相似的关节炎。实验研究表明A组链球菌及菌壁有肽聚糖可能为类风湿性关节炎发病的一个持续的剌激原,A组链球菌长期存在于体内成持续的抗原,剌激机体产生抗体,发生免疫病理损伤而致病。支原体所制造的关节炎动物模型与人的类风湿性关节炎相似,但不产生人的类风湿性关节炎所特有的类风湿因子。此外,比较常见的细菌感染还有产气荚膜杆菌、类白喉杆菌及猪红斑丹毒丝菌感染。但至今未能从病人的血清和滑膜中培养出溶血性链球菌或菌体抗原物质,提示细菌可能与类风湿性关节炎的起病有关,但缺乏直接证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