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杨宏志教授领衔的肝炎肝硬化中医药临床系列研究,对肝炎肝硬化病因病机、辨证特点、理法方药等建立了一套较为全面的辨治体系和诊疗方案,创立了中医"清、下、消、补"四法,取得了显著的临床疗效。最近,该研究获得了2007年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科学技术奖。
课题组通过大量研究认为,肝炎肝硬化的中医病因病机是湿热血瘀毒未尽、肝郁脾虚气血虚,并总结出了补肾益气凉血活血解毒法。该法不仅可显著降低患者的肝纤维化水平,恢复肝功能,而且可减少血清中的循环免疫复合物。研究发现,凝血酶原时间延长的肝硬化患者,中医病因病机以脾肾气血亏损、气虚不摄血、血热血瘀、迫血妄行为主,应用益气养血凉血活血法可明显缩短肝硬化患者凝血酶原时间。据此,该课题组进一步提出"清、下、消、补"四法联用,并自拟出肝纤方,显著改善了患者的黄疸腹水、肝功能和肝纤维化病理学分级。同时,课题组发现海藻与甘草配伍用于治疗肝炎后肝纤维化,临床疗效显著;研究了乙肝病毒DNA(HBV-DNA)定量、T淋巴细胞亚群、肝功能等指标与慢乙肝患者虚实病机的关系,认为此类患者存在着免疫调节紊乱,HBV-DNA定量水平可以当作实证的参考指标, CD4+/CD8+值可以当作虚实变化的参考指标,CD8+可能是虚证的参考指标;在国内首次报道对于HBV-DNA前C区变异株阳性的慢性乙肝患者,以扶正祛邪辨证治疗,前C区变异株阴转率为82.5%,HBV-DNA定量阴转率为50%,乙肝病毒e抗原阴转率为55.0%,临床疗效较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