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滞的方法适用于气机不畅,壅滞不通,上下不行,甚至逆机背行的情况,可以保障气血顺畅,保持机体的正常生理机制。
滞也是一个含义较广的概念。包括气滞和物滞两个方面。具体地说,可用中医理论中的三焦辨证去定位分辨。中医理论中的三焦,指上焦心肺,中焦脾胃,下焦肝肾。上焦的肺气上举而给大脑供氧,滞而不畅,大脑就会气血虚亏。肺感外邪,必生浊气,向上冲入大脑,使大脑发生病变。治疗的目的,就在于畅导浊滞之气,宣之使出。心脏失去肺气的帮助,血脉就会阻滞,病至经络、大脑。中焦的脾脏职责是化水谷精微,使它通达到经络,遍滋全身。脾气滞涩,精微之气不及大脑,则大脑失养;津液不调,全身气机不畅,分泌系统紊乱。胃气滞阻,多是由于积食久而不化,生成重浊之气,滞留在胃,阻遏脾之运化功能,或上扰清阳,因此必导之排出。
胃火大盛,积食生成的痰饮也会阻滞经胳。由胃至肠,导致大便秘结,阻滞气机,上冲于胃,延及脾脏,酿成内热,成为发病的诱因。治病的常法,是用润燥利下的药物通导。下焦遇邪久留,就会生成津枯水竭之象,肾火既生,小便涩滞。用利下的药物治疗,只是治标,解热才是治本的方法。肝气郁滞,有时由于外感形成,有时来自体内,必须分析清楚寒热虚实,才能准确地用药。
还有一点,滞气能循经络、津液、血脉传变,上焦不治便会延及中焦、下焦,因此,及时治疗非常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