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再生障碍性贫血的检查是什么?。
据国内有关调查,半年内有服用氯霉素者发生再生障碍性贫血的危险性为对照组的33倍,并且有剂量-反应关系。氯霉素可发生上述二种类型的药物性再生障碍性贫血,氯(合)霉素的化学结构含有一个硝基苯环,其骨髓毒性作用与亚硝基-氯霉素有关,它可抑制骨髓细胞内线粒体DNA聚合酶,导致DNA及蛋白质合成减少,也可抑制血红素的合成,幼红细胞浆内可出现空泡及铁粒幼细胞增多。这种抑制作用是可逆性的,一旦药物停用,血象即恢复。氯霉素也可引起和剂量关系不大的过敏反应,引起骨髓抑制多发生于服用氯霉素后数周或数月,也可在治疗过程中突然发生。其机理可能是通过自身免疫直接抑制造血干细胞或直接损伤干细胞的染色体所致。这类作用往往是不可逆的,即使药物停用。凡干细胞有遗传性缺陷者,对氯霉素的敏感性增加。
(一)化学毒物苯及其衍化物和再生障碍性贫血关系已为许多实验研究所肯定,苯进入人体易固定于富含脂肪的组织,慢性苯中毒时苯主要固定于骨髓,苯的骨髓毒性作用是其代谢产物所致,后者可作用于造血祖细胞,抑制其DNA和RNA的合成,并能损害染色体。改革开放以来,乡镇企业兴起,由于不注意劳动保护,苯中毒致再生障碍性贫血发病率有所上升。苯中毒再生障碍性贫血可呈慢性型,也可呈急性严重型,以后者居多。
(二)电离辐射X线、γ线或中子可穿过或进入细胞直接损害造血干细胞和骨髓微环境。长期超允许量放射线照射(如放射源事故)可致再生障碍性贫血。
(三)病毒感染病毒性肝炎和再障的关系已较肯定,称为病毒性肝炎相关性再生障碍性贫血,是病毒性肝炎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发生率不到1.0%,占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的3.2%。引起再生障碍性贫血的肝炎类型至今尚未肯定。
再生障碍性贫血是由于:1、长期接触可损害骨髓造血组织的药物、化学品或其它有害因素,如有机砷、重金属盐、苯类化合物、杀虫剂、氯霉素、氨基比林、抗甲状腺药物、保泰松等消炎镇痛药物、抗癌药物及放射性物资等;2、少数由于严重感染、病毒感染,尤其是肝炎病毒感染;3、少数原因不明;造成的骨髓造血机能障碍,与大量出血不是一个概念。但是,,再障不论急性慢性,都可伴有出血和严重感染,临床表现为感染,贫血,出血,应与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