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肌炎(myocarditis)是指病原微生物感染或物理化学因素引起的心肌炎症性疾病。炎症可累及心肌细胞、间质组织及血管成份和心包,最后可导致整个心脏结构损害。心肌炎发病近年来呈增多趋势,大多是由病毒感染所引起。
第一节 病毒性心肌炎
病毒性心肌炎(viral myocarditis)是指嗜心肌性病毒感染引起的,以心肌非特异性间质性炎症为主要病变的心肌炎。病毒性心肌炎可为流行发病,也可为散在发病。临床谱包括心肌局灶性炎症引起的无症状心肌炎到心肌弥漫性炎症所致的重症心肌炎。41%~88%病人有前驱病毒感染史。临床观察1~2月,异常体征消失者属轻症;重症心肌炎病程约需半年,大多数患者可完全恢复健康。
病毒性心肌炎的主要病原是柯萨奇B组2~5型和A组9型病毒,其次是艾柯病毒和腺病毒,还有流感病毒、脑心肌病毒、风疹病毒、肝炎病毒、虫媒病毒、合胞病毒等30余种。国内七省市调查表明,儿童以柯萨奇病毒为主占43.6%,腺病毒占21.2%,艾柯病毒占10.9%,其他病毒共占14.3%。
病毒性心肌炎的病理改变缺乏特异性,从病变性质可分为以心肌细胞变性、坏死为主的主质性心肌炎和以间质损害为主的间质性心肌炎。前者可引起心肌细胞溶解、坏死、变性和肿胀等;后者以心肌纤维之间和血管周围结缔组织中炎性细胞浸润为主的表现。从病变范围可分为局灶性和弥漫性心肌炎。
部分病毒性心肌炎可以进入慢性期,其主要病理改变是炎性细胞逐渐减少,纤维细胞开始增生,胶原纤维增多,可以形成纤维疤痕组织,部分心肌可增生、肥大,在病灶内可有钙化,心脏可扩大,心内膜可增厚及附壁血栓形成。急慢性心肌炎均可累及传导系统,引起传导阻滞或各种心律失常。累及心包、心内膜和瓣膜,产生相应症状。
三、病毒性心肌炎的临床表现
病毒性心肌炎的临床表现取决于病变的广泛程度和严重性,多数病例呈亚临床型,可以完全没有症状,常规检查心电图发现有 ST-T 改变或房早 、室早,数周之后这些改变自行消失。轻者症状轻微,病毒感染后1~3周可有轻度心前区不适、心悸,心电图可有ST-T改变、各种早搏,心肌酶如CK、CK-MB、GOT呈一度升高,但无心脏扩大、心力衰竭表现,经适当治疗可于1~2个月逐渐恢复。重者可并发严重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心原性休克,甚至猝死。
心肌炎的诊断标准来源:寻医问药网 寻医问药网推荐阅读
(一)临床诊断的主要指标有:
(1)急慢性心功能不全或心脑综合征。
(2)奔马律或心包摩擦音。
(3)心脏扩大。
(4)心电图有严重心律失常或明显ST-T改变,或运动试验阳性。
(二)临床诊断的次要指标有:
(1)发病同时或1-3周前有上呼吸道感染,腹泻等病毒感染史。
(2)有明显乏力、苍白、气短、多汗,心悸、胸闷、心前区疼、头晕、手足发凉、肌肉酸痛等症状,至少有两项。
(3)心尖部第一心音明显减低,或安静时有心动过速。
(4)心电图有ST-T改变。
(5)病程早期可有血清肌酸激酶、谷草转氨酶、乳酸脱氯酶增高,病程中抗心肌抗体阳性,有条件者做病毒分离,进行病原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