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是:

肥厚型心肌病的外科治疗:手术治疗开展于20 世纪50 年代末期,其适应证为有明确的流出道梗阻,室间隔与左室游离壁厚度之比>1.5,静息态压力阶差≥50mmHg,伴严重心力衰竭且内科治疗疗效不佳的肥厚型心肌病患者。手术的目的在于增宽左室流出道,消除和(或)松解左室流出道梗阻,减轻流出道的压力阶差,同时改善二尖瓣收缩期前向运动及其与室间隔的接触。但对那些仅在某些诱发因素存在时才出现明显压力阶差的患者,是否手术尚有争议。目前应用最广泛的手术方式是经主动脉途径的室间隔部分心肌切除术和室间隔心肌剥离扩大术。对室间隔基底段肥厚患者,一般采用主动脉切口途径,选择主动脉右冠瓣与左冠瓣交界下切除(Bigelow 切除术)或主动脉右冠瓣下方切除(Morrow 切除术);对伴有二尖瓣前叶明显延长的患者可同时行心肌切除及二尖瓣前叶缝折术,以减少术后二尖瓣前移的异常;对室间隔仅有轻度增生,前间隔基底部增厚≤18mm 者,心肌切除术有较高的导致室间隔穿孔的危险,选择手术应谨慎;对合并二尖瓣病变(如二尖瓣脱垂)造成严重二尖瓣反流者,乳头肌异常插入二尖瓣前叶形成心室腔中部梗阻者,以及Morrow 术后症状仍较严重或流出道梗阻未能明显缓解者,应行二尖瓣置换术。多数患者术后症状可缓解,二尖瓣关闭不全及流出道压力阶差几乎可完全消失。北美及欧洲各治疗中心约1500 例手术资料表明,70%以上的病人流出道的压力阶差术后可完全消除或明显减轻,症状改善可维持5 年或5 年以上。手术并发症包括左束支传导阻滞、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其中5%需安置永久起搏器)、室间隔缺损、主动脉瓣反流、心律失常与进行性左心室功能异常等。随着外科手术方法的改良以及术中应用超声心动图指导室间隔切除的部位与程度,已使并发症明显减少。手术及术后死亡率为8%。近年来,在有经验的医疗中心,手术死亡率已降至2%以下。老年人或联合其他心脏手术时,其危险性增加。目前认为手术可缓解症状,改善患者的心功能,但其能否改善本病的预后尚无明确定论。

天天健康网美食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