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引起了学者们更多的注意。但各家报道的发汗异常的发生频度差异很大,约为1.42%~83%,如此大的差别可能与下列因素有关:①观察出汗的方法不同,定量汗液蒸发器测定发汗异常较望诊及定性法精确,测出发汗异常的发生率高,是发生率悬殊的主要原因。②观察出汗的条件不同,加热等情况下出汗异常的发生率比基础条件下高。③观察发汗异常时是否采用对照组、病例数量多少,对发生率也会产生影响。
脑梗塞的部位决定发汗异常的表现形式。一侧大脑半球梗塞多表现为对侧多汗。少数大脑半球深部梗塞并发同侧少汗。脑干梗塞时出汗异常的形式:①同侧少汗。②双侧少汗。③对侧多汗。④同侧少汗与对侧多汗同时存在。
汗腺分泌缺乏副交感神经纤维支配,而受具有乙酰胆碱的节后交感神经支配。交感神经低级中枢位于胸1、腰2段脊髓侧角,后者在大脑皮质和丘脑下部支配下调节汗腺分泌。从支配汗腺分泌的高级中枢到低级中枢间存在着交感兴奋性、抑制性两条通路。脑血栓后出汗异常的发生机制即是破坏了两个相互拮抗的交感兴奋性和(或)抑制性神经通路的缘故。
脑血栓后发汗异常的临床意义尚无定论。既往一些学者认为是一个短暂现象。多见于梗塞发生24小时后,持续1~3天,且发汗异常者伴有严重的神经功能缺损,死亡率高。故脑血栓后的发汗异常可作为患者预后不良的指标。最新研究发现,发汗异常是一种持续的现象,其程度与偏瘫等症状的程度有关,与梗塞的部位、大小及生命预后无关。不能根据脑血栓后有无发汗异常及其程度判断其生命预后。但明显的发汗异常对患者的临床功能缺失的恢复也许有评估意义,然而作出脑血栓后发汗异常的临床意义的肯定性结论,尚需大量的临床病例对照研究。
发汗异常是脑血栓的常见症状之一。其发生可能与交感兴奋性与抑制性神经通路破坏有关。脑血栓后发汗异常是一个持续的临床现象。其程度与偏瘫等症状有关,与疾病的预后无关。深入研究脑血栓后发汗异常,将有助于了解脑的功能定位及交感神经传导通路,也将为临床神经功能缺失恢复的评估提供客观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