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是:

一年前一位63岁女患者几经辗转来到北京朝阳医院血液科。入院前患者曾在几家大医院就诊,均诊断为慢性肾功能衰竭,并持续血液透析了半年多,不但肾功能各项指标未见恢复,还出现了严重贫血和骨骼疼痛。来朝阳医院后经骨髓穿刺、单克隆免疫球蛋白鉴定等检查,很快就确诊为多发性骨髓瘤,经正规综合治疗病情迅速控制,贫血和骨痛消失,并已脱离透析,日常生活能够自理,现在仅需在门诊随访治疗了。

去年春天,一位65岁老大爷在家中擦玻璃时突然感到肩部剧痛。到朝阳医院骨科就诊,诊为锁骨骨折。1个月治疗患者骨折仍未愈合。在骨科医生建议下,患者到血液科就诊。同样通过几项简便检查,确诊为多发性骨髓瘤,经治疗不但骨折迅速愈合,而且骨髓瘤的相关指标也基本降到正常。

这两个例子使我们认识了一个以前不为人熟悉的血液系统常见恶性肿瘤——多发性骨髓瘤。多发性骨髓瘤是一种起源于浆细胞的恶性肿瘤,多发于中老年人,发病率超过白血病,居于血液系统恶性肿瘤第2位,呈上升趋势。

多发性骨髓瘤起病缓慢、隐匿,临床表现多种多样。早期可仅表现为乏力,腰腿酸痛,常常不被患者重视,或被误诊为其他疾病。症状典型、明显时又往往已到疾病晚期,这时多出现贫血、骨骼疼痛或病理性骨折、肾功能损害等典型症状,但已失去了最佳治疗时机。

多发性骨髓瘤的诊断需结合骨髓穿刺、单克隆免疫球蛋白(即M 蛋白)鉴定、全身扁骨X线片等检查综合确定。骨髓涂片中可见大量恶性浆细胞,即骨髓瘤细胞。这些异常蛋白可通过免疫电泳等手段从血液和尿液中检出。骨髓瘤细胞及分泌的白细胞介素-6(IL-6)等细胞因子可以激活破骨细胞,引起以扁骨为主的破骨性损害,X线片上表现扁骨上多发的类圆形的低密度灶。根据这些检查结果可以确诊多发性骨髓瘤,并对其进行分型和分期。以骨髓瘤细胞分泌的单克隆蛋白的成分,可将该病分为IgG、IgA、IgD、IgE、轻链型、非分泌型、多克隆型等7型,其中IgG、轻链、IgA型最为常见。

根据患者贫血、骨骼损害、肾脏功能等指标,又可分为3期。部分患者由于骨髓中骨髓瘤细胞的分布不均匀,需进行多部位穿刺才能最终获得确诊。可见其诊断是一个相当复杂过程,不但需要医师具有敏锐的临床洞察力,还要求有完善的实验室作为支持。

天天健康网美食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