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小儿脑瘫患儿的全身的肌张力情况可将其分为:
1、痉挛型:
肌张力明显高于同年龄的正常的儿童。当其受到各种刺激:如使劲、激动、失去平衡、害怕或焦急,都会进一步导致肌张力升高。那些痉挛程度较为严重的儿童则肢体运动明显减少,而且动作刻板、别扭,头经常不能放在正中位置,常常是转向一侧或后仰,手臂向内,向下旋转,屈曲或伸展;双手常呈握拳状,拇指贴掌心,其余四指将拇指握住,手背朝前,拳心向后;脊柱常不同程度出现后凸或者侧弯,髋关节部位常不能充分伸展而保持一定程度屈曲;下肢常出现交叉,跟腱紧张导致扶站时足底无法放平,只能组长脚尖着地。
2、共济失调型:
单纯的共济失调型极为少见,这类儿童的动作缺乏稳定性和协调性,四肢动作过度,有时会伴有节奏的震颤,走路时步伐蹒跚,脚接触地面时往往过度用力。
3、肌张力低下型:
软瘫的儿童在婴儿期由于肌肉收缩乏力,没有能力进行有效地吮吸和吞咽,因此家长在喂奶时感到很困难。软瘫的儿童还由于咳嗽反射无力,不能将气管内的分泌物或异物咳出,因此支气管炎和肺部感染极易发生。
软型通常是一个暂时的阶段,可见于婴幼儿,一般来说,软瘫可延续至2-3岁,如果给予足够的刺激,肌张力会渐渐提高。大部分会发展成为手足徐动型,另一部分则发展成为痉挛型。
4、手足徐动型:
多数手足徐动型的孩子不能很好控制自己的头部位置和手、脚的位置,因此整体的运动能力较差。脸部常因面部表情肌和不规则、不协调收缩而出现各种怪样。口腔常不能很好闭合,流口水较常见,进餐时有一定的咀嚼和吞咽困难。这些儿童往往不能正确发音,但都能较好地理解大人的语言。他们的智力常不易被人觉察。全身肌张力的强度不断变化,所以不断出现变化莫测,无法自我控制的颤抖,这种无规律的不自主动作在情绪激动时或用力时会变得更加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