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卫生学院估计,本地每年有近600个精神分裂症的新病例,而当中以18岁到25岁的年轻人占大多数。
精神分裂症的人数比例虽然没有如哮喘病、糖尿病等常见病症的人数比例来得高,但是它对病人生活所造成的负面影响,却比其他病症来得严重且长远。
虽然患有这类严重精神病的人数占我国人口1%,人数比例和其他国家如澳洲、美国、英国不相上下,但是本地有许多病人却是到了病情严重时才求医,原因是许多新加坡人对这种精神病并不了解,所以不懂得辨认症状。
如能提早治疗有助稳定和控制病情
心理卫生学院李清医生在受访时指出,精神分裂症的人数比例虽然没有如哮喘病、糖尿病等常见病症的人数比例来得高,但是它对病人生活所造成的负面影响,却比其他病症来得严重且长远。"一旦被证实患有精神分裂症,病人无论是继续求学还是到社会上找工作,都将受到歧视。"
李清医生说,精神分裂症是无法根治的,不过如果能够提早治疗,将有助于稳定和控制病情,而病情复发的几率将会减少,让病人有机会重新融入社会。
他说:"有些病人患的是短暂急性精神分裂症,他们的发病期很短,只是一时间精神恍惚、错乱,或者病人如果有明显的发病导因,能及时控制,许多这样的病人在治疗过后,病情就没有再复发。"
本地过去的病例中,精神分裂症病人都非常年轻,男女比例相若,不过男性发病的年龄会比较早,在18岁青春期间,而女性则大多在20多岁时发病。
很多人对精神分裂症存有很大误解,一些人更迷信病人是因招惹到"肮脏的东西",才导致性情大变。李清医生指出,有四分之一的病人是在找过信仰疗法术士后,发现病情不但没有起色,反而变本加厉,最终才决定到医院求医。
造成精神分裂的因素主要是遗传性脑部化学物质失调;生活压力等外在因素,往往只是引发潜伏病症的导火线。
七分遗传三分环境
私人执业心理医生杨新发说:"比较客观来说,造成精神分裂症的原因,七分是因遗传,三分因为环境。"
他解释说,长期以来的医学研究显示,无论是在第一、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还是近年来的经济危机,精神分裂症的病例都没有因生活环境转恶劣而出现增加的趋势,患病者人数比例长期维持在世界总人口的1%,反而是抑郁症、焦虑症的病例,会随着环境因素明显增加。
精神分裂症初期阶段的症状可能比较不明显,不过基本上可归类为:阳性、阴性和错乱状态。
呈阳性症状的病人会产生幻觉或妄想:一直听到或看到实际上不存在的东西,或是坚信自己受人迫害、被人嫉妒等毫无根据的想法。
李清医生举例说,有个病人坚持自己是"神的使者",认为自己"成仙"了,并拒绝与家人共处一室,成天把自己关在房间内。
他甚至还认为自己体内的液体是"神圣"的,反而嫌家人污秽,所以拒绝和家人共用一个卫生间,选择在房内铺报纸解决自己的排泄问题。
阴性病患则比较被动,他们不注重个人的卫生状况、不修边幅、性情孤僻,而且还会因不喜欢与人沟通,导致思维逐步退化。有些病人会从行为错乱怪异,言谈语无伦次等方面,显现出精神错乱的症状。
此外,许多精神分裂症病人也因为无法接受自己患病的事实,而间接患上抑郁症,结果还步上自杀的绝路。同属心理卫生学院的沈刚医生透露,因病轻生者,占患病人数的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