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样本调查资料统计结果表明,胆囊息肉的人群发病率为5%以上,且男性居多,国外1999年对194767例日本健康人作B超普查,查出胆囊息肉样病10926例,占5.6%,其中男性发病率为5.9%,最多见于30-40岁人群,女性发病率为4.5%,最多见于40-50岁。多项调查研究发现,胆囊息肉样变与性别、葡萄糖不耐受等有关。此外,男性肥胖与其存在一定的相关性,而女性则无此相关性胆囊息肉又称胆囊隆起样病变或胆囊肿瘤,从胆囊肿瘤的意义上分析胆囊息肉,又可分为真性肿瘤和假性肿瘤两种。
所谓假性肿瘤,是指由于肝胆清理功能失调、紊乱引起胆固醇积聚、结晶,胆囊慢性炎症引起炎性增生,胆囊、胆汁异常改变引起的其它增生性病变,此类胆囊息肉的特点如下:胆囊息肉之真性肿瘤:般无慢性胆囊炎病史; 发现过程:一般为体检发现; B超检查特点:单发、中强回声光团、不移动、体积较大(一般超过1cm)、多发于胆囊颈部、外形圆或类圆光团、不移动; 症状:一般无症状; 并发症:一般无并发症,癌变率较高。胆囊息肉之假性肿瘤:多有慢性胆囊炎病史; 发现过程:体检发现或不舒服时检查发现; B超检查特点,多发、强回声,体积较小(一般小于1cm)、多发于胆囊底部、外形不规则; 症状:部分有右肩后背痛、右上腹胀痛等胆囊炎症状;并发症:有时出现脂肪肝、胰腺炎等并发症,癌变率较低。
胆囊息肉在临床上可分三个时期 (1)活跃增长期 (2)相对稳定期、(3)吸收消散期 在治疗中,一般都要经过"活跃增长期-相对稳定期-吸收消散期"的过程,各个时期的特点如下:活跃增长期;相对稳定期吸收消散期 胆囊息肉体积不断增大不变化逐渐变小胆囊息肉数量不断增多不变化逐渐减少 以上三个时期,不是绝对的,而是处在不断相互演变的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