淀粉样变心肌病的研究历史可追溯到1700 年,当时Bonet 等报道2 例脾脏有类淀粉样物质的沉积,以后陆续有此病例的报道,但未阐明其本质。19 世纪早期病理学家研究脏器蜡样或脂样肿大,1842 年Rokitahsky 认为脂质浸润与慢性消耗有关。1854 年Virehow 根据这些物质对碘呋酸的特异染色认定类脂沉积物的化学性质是类淀粉物。1859 年Schmider 证实了淀粉样物质有类似白蛋白的性质。由于刚果红染色及其独特光学特性认为类淀粉样物质沉积的原因可能是免疫失常。本病临床少见,好发于男性,平均年龄约60 岁,预后不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