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甾体类消炎药(AIDs)与中药的合理联用
AIDs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主要问题是:胃肠道反应及肾脏的毒性作用,另外止痛缺乏选择性也是它的缺点。通过中西药合理联用,在增强疗效的可减轻药物的副作用,扩大药物的应用范围等。临床应用认为,运用AIDs时,主要针对AIDs的缺陷及副作用来选择中药。通过宏观辩证与微观辩证相结合的原则,结合现代医学对中药的研究成果,严谨组方选药,具体方法如下:
1、减轻副作用 有关资料表明79%的类风湿患者,常规剂量口服非甾体抗炎药1个月后,可有明显的胃黏膜糜烂及微量出血,20%的病人出现胃溃疡。最近有人认为目前治疗类风湿的剂量只能起止痛作用,大剂量时才有抗炎作用,由此产生的胃肠道反应还要更大。从临床多年观察到:大剂量的服用非甾体抗炎药后,会出现脾胃虚弱,脾虚湿阻等表现。根据辨证论治,在相应的治疗类风湿的中药中选用相应的中药或方剂,如黄芪,生苡仁,四君子汤,补中益气汤,参苓白术散等方药。与非甾体抗炎药一起应用。我院用此方法以广泛应用于临床,几乎没有因胃肠道的副作用而停药。而单纯使用西药的患者,30%的患者往往因胃肠道反应而停药。
2、减少非甾体抗炎药的治疗量 上述提到的由于非甾体抗炎药明显的胃肠道副作用,临床上往往不能应用其有效的剂量。现代药理研究表明:附子,桂枝,细辛,清风藤,全蝎等中药均有抗炎镇痛作用,特别是附子,有学者认为其镇痛作用,比消炎痛,保泰松稍弱,与阿斯匹林的作用相当。对小柴胡汤,乌头汤,防己黄芪汤等均有抗炎镇痛作用。根据以上的研究结果,采用中医中药与非甾体抗炎药联用,不仅减少了非甾体抗炎药的剂量,减少了不良反应,而且更重要的是增加了疗效。顺利的完成治疗疗程。
3、扩大非甾体抗炎药的治疗范围 类风湿患者可表现全身关节疼痛,而非甾体抗炎药的作用往往是全身性的,缺乏选择性。根据中药的归经,某些药物可选择性作用于某一关节或某一部位,如手臂疼痛可选用片姜黄,桑枝,秦艽:下肢疼痛可选用松节,木瓜,牛膝:颈背疼痛可加羌活,独活,葛根,防风;腰部疼痛可选用杜仲,狗脊,桑寄生;关节疼痛可选用丝瓜络,忍冬藤;等。根据类风湿患者不同的疼痛部位表现,在应用非甾体抗炎药的有针对性的选择中药,以加强特定部位的止痛效果。
4、使用非甾体抗炎药的作用时间延长 中药乌梅,山楂,女贞子,山茱萸,五味子等属酸性, 非甾体抗炎药与这些中药中的一种,或几种联用,可以酸化尿液,减少非甾体抗炎药的排泄,延长药物在体内的作用时间,从而提高治疗类风湿的疗效。在临床辩证处方中发现加入乌梅等中药,比不加疗效要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