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是:

  “我现在的研究重点是高血压并发症,比如脑卒中等。我的第一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和第二个重点项目都是关于脑卒中的研究。刚回国时所进行的研究,为后续工作打下了很好的基础。”苏定冯说。

  血压波动对器官的损伤不亚于高血压

  20世纪80年代初,血压波动性概念出现,引起了学术界的广泛关注。但其研究工作难度大,进展缓慢。苏定冯和合作者一起,以计算机对清醒自由活动大鼠血压进行连续监测,结合传统的病理学检验、计算机图形分析、离体器官实验和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等,系统而深入地研究了与高血压的器官损伤比较。研究人员用大量的、直接的实验结果证明:血压波动对器官的损伤不亚于高血压。

  苏定冯介绍说,单纯的血压高,如果没有并发症就不存在什么危险性。因为一些控制血压的药物大多有软化血管的功效,可以阻止一些器官的老年性病变,用药得当者可能会比血压正常的人寿命更长。高血压的防治目的是阻止高血压并发症的发生,因为这些并发症往往是致命的。高血压病在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心肌肥厚,血管重构等,形成高血压性靶器官损伤。要阻止高血压并发症的发生,必须阻止靶器官损伤的发生发展。

  “到目前为止,大家公认的观点是血压越高,器官损伤越严重,因此要把血压降下来。但高血压导致并发症是个长期过程,有些可能要十几年甚至几十年时间。这一过程可能导致终末器官(或靶器官)损伤。我们用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直接证明血压波动性高可以导致器官损伤,接着证明了单纯性血压波动性的增高,即不伴有高血压,也能导致器官损伤。而且,从某些方面看,血压波动性对器官的损伤不亚于血压高。血压平时不高,但波动较大,对机体也是有害的。”苏定冯说。

  苏定冯的研究表明:左心室肥厚是高血压的特征,而主动脉肥厚是血压波动性高的特征。他首次提出血压波动性高引起器官损伤的四大机制:内皮损伤、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激活、炎症反应启动和心肌细胞凋亡增加。

  “我们发现降压药物的器官保护作用与血压波动性降低有关,用药物降低血压波动性可以有效地防治高血压患者的器官损伤,联合用药不仅在降低血压水平上有协调作用,而且在降低、减轻器官损伤方面也有明显的协同作用。据此我们提出了把降低血压波动性作为高血压治疗的新策略。在这个理论的指导下,我们研制了一个复方抗高血压新药。”苏定冯说。

  避免人为造成的血压波动

  目前我国有1.6亿高血压病人。脑卒中是高血压病最重要的并发症,中国高血压病人脑卒中的发生率远远高于欧美国家。脑卒中一旦发生,病人非死即残。全球每年新发脑卒中1500万,其中500万人死亡,500万人永久致残。要使幸存者恢复功能,耗时费力。

  “就高血压并发症而言,防止其发生比治疗更重要。如何预防脑卒中等并发症的发生?除了降低血压,目前尚无其他有效措施。”苏定冯说,“对确诊的高血压病人来说,坚持服药很重要,但要避免人为原因或医源性的血压波动。比如,一些短效的降压药,一天要服药三四次。每次服药后血压开始降低,两三个小时左右血压水平降到最低。然后血压又开始回升,升高之后再次服药把它降下来,这样就是人为造成的血压波动,其危害很大。如果有条件,我们要服用长效降压药,最好是服用在降低血压的同时,还能降低血压波动性的药物。我们的研究表明: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类型的降压药联合使用,可以更好地降低血压,也能使血压更稳定。”

天天健康网美食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