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是:

  中国腹泻病诊疗方案提出治疗原则为:预防脱水,治疗脱水,继续进食,合理用药。所采取的综合治疗包括:调整和限制饮食,减少胃肠道负担,合理用药,控制肠道内外感染;预防和纠正脱水、酸中毒及电解质紊乱;加强护理,防治并发症。
  (一) 调整和限制饮食   
  腹泻病人既有体液丢失,也影响营养的摄入,一些对比研究说明,腹泻病儿继续喂养,病情恢复得快,WHO小儿腹泻治疗方案中首先强调继续喂养。   
  因此,对小儿腹泻病儿一般只需调整和限制饮食:如对轻型腹泻,停食不易消化和脂肪类食物即可;对重型腹泻,母乳喂养者适当限制哺乳次数或缩短每次哺乳时间,暂停辅食;人工喂养者可先给米汤、稀释牛乳或脱脂乳等,随着病情好转应逐渐恢复正常饮食。    
  (二) 护 理   
  良好的护理极为重要,对不同病因的腹泻患儿要注意做好消毒隔离,防止交叉感染,急性期要准确记录出入量,注意呕吐、排便及排尿情况;保持口腔和皮肤清洁,及时换尿布,每次大便后用温水冲洗臀部,以预防尿布疹和上行性泌尿道感染;按时喂水或口服补液盐溶液,保证输液按要求的速度和量进行。    
  (三) 控制感染   
  针对病原选用不同的抗菌药物。非侵袭性细菌所致的急性肠炎多为自限性疾病,尤其是轻症仅用支持疗法常可于短期内痊愈,侵袭性细菌所致肠炎一般均需用抗生素治疗。较重病例在送大便培养后即开始用抗菌药物治疗。   
  1.各种致泻性大肠杆菌肠炎  
  可选用新霉素、呋喃唑酮、复方新诺明、多粘菌素E、氨苄青霉素、羧苄青霉素或庆大霉素等。   
  2.空肠弯曲菌肠炎  
  多对氨基甙类抗生素、红霉素、呋喃唑酮、氨苄青霉素、氯霉素等敏感,可酌情选用。   
  3.耶尔森菌肠炎  
  可选用庆大霉素、氯霉素、多粘菌素或复方新诺明等。   
  4.鼠伤寒杆菌肠炎  
  可选用氨苄青霉素、庆大霉素、呋喃唑酮、复方新诺明、氯霉素或丁胺卡那霉素等。   
  5.抗生素相关性腹泻  
  停用原来的抗生素以利于肠道菌群的恢复,给予维生素B1、维生素B12。、维生素C、叶酸或促菌生等。   
  6.对金葡菌肠炎  
  可用半合成耐青霉素酶的新青霉素如新青霉素I、氯苯唑青霉素、双氯青霉素或万古霉素、头孢菌素等;   
  7.伪膜性肠炎  
  可用灭滴灵、万古霉素、利福平等,并根据细菌药敏试验进行调整,真菌可用制霉菌素或克霉唑。
  8.对轮状病毒腹泻   
  一般只需对症处理及液体疗法,对部分病情严重者可酌情选用抗病毒药物治疗。   
  病毒唑( 三氮唑核苷 )为广谱抗病毒药物,对RNA,DNA病毒均有抑制作用,剂量每日 15~20 mg/kg,分2次肌内注射或静脉点滴。   
  潘生丁在试管内有广谱抗病毒作用,选择性抑制病毒RNA的合成,并可影响前列腺素的代谢,从而使肠蠕动减慢,分泌减少,增加水和电解质的吸收,有利于胃肠功能的恢复。剂量每日 3~5 mg/kg,分3次口服,连用3~5天。    
  (四) 对症治疗   
  1.合理使用抗腹泻药物   
  对腹泻患儿一般不宜用止泻剂,应着重病因治疗和液体疗法。仅在经治疗一般状态好转、中毒症状消失而腹泻仍频,可试用鞣酸蛋白、次碳酸铋或氢氧化铝等收敛吸附剂,但腹泻早期不用。   
  近年来有作者根据腹泻发生的机制分别试用抗肠道分泌、促进肠道水分吸收、抗肠道动力及收敛止泻等药物:如氯丙嗪、次水杨酸铋、消炎痛可抑制或减轻肠粘膜的分泌作用;复方苯乙哌啶、盐酸洛哌丁胺( 易蒙停 )、654-2等可抗肠道动力、解痉止痛,用这些药物治疗急慢性腹泻,如选用恰当,可有一定效果。   
  2.腹 胀   
  常见原因是缺钾,亦可由于细菌分解糖产生气体或中毒性肠麻痹所引起。针对病因治疗,要注意及时补充钾盐;针刺足三里、天枢、气海或艾灸神阙;或用新斯的明肌内注射、肛管排气或上述数种合用。   
  3.呕 吐   
  多为酸中毒和全身中毒症状之一,随着脱水酸水毒纠正,病情的好转,呕吐逐渐停止。必要时可用吗丁啉口服、氯丙嗪或灭吐灵肌内注射,亦可针刺内关。    
  (五) 微生态疗法   
  是利用人体肠道正常菌群成员或其促进物质制成的活的微生物制剂,以补充和充实肠道微群落内涵,改变不正常的微群落成分,以恢复肠道正常菌群的生态平衡,抵御病原菌定植侵袭,有利于控制腹泻。   
  这类药物有:促菌生、乳酸菌素、培菲康、回春生、双岐口服液等。对各种原因引起的肠道菌丛失调发生的腹泻有良好疗效。    
  (六) 粘膜保护剂   
  肠粘膜屏障分三层:   
  1.细胞前保护层:由粘液、IgA、正常菌群组成;   
  2.细胞保护层:有肠细胞、细胞间桥、微绒毛上多糖蛋白复合物;
  3.细胞后保护层:包括血运、淋巴,正常肠道粘膜屏障能抵御各种内、外攻击因子,维持消化道的正常生理功能。   小儿腹泻的发病与肠粘膜屏障功能破坏有密切关系,因此维护和修复肠道粘膜屏障功能是治疗腹泻的方法之一。   思密达是一种较好的消化道粘膜保护剂,临床实践证明,思密达对感染性和非感染性腹泻均有良好治疗效果,而且对引起腹泻的病毒、细菌及其毒素具有固定清除作用;同时能帮助受损的粘膜上皮细胞修复和再生,平衡了肠道正常菌群;由于该药不进入血液循环,无任何毒性作用,味道香甜,儿童易于接受。每日用量:1岁以下1g,1~2岁2g,2岁以上3g,分3次。将药物倒入 20~50 ml温水中搅匀后服用。首次剂量加倍,两餐之间空腹服用。    
  (七) 中医辨证论治、针灸、推拿和捏脊疗法   
  用于轻型腹泻或迁延性腹泻和营养不良的患儿,均有一定疗效,可酌情选用。    
  (八) 液体疗法   
  1.口服补液   
  目前各地普遍采用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口服补液盐(ORS)治疗急性腹泻脱水,取得良好效果。这是一种简便、安全、经济、有效的治疗方法。此种溶液适用于各种原因的、腹泻、脱水,治疗对象一般限于轻或中度脱水患者,并只用于累积损失和继续损失的水和电解质的补充。    
  (1) 累积损失   
  轻度脱水口服补液量一般按 50 ml/kg计算;中度脱水 80~100 m1/kg。所需液体量要求在 4~6 小时内服完。    
  (2) 继续损失   
  根据大便量和脱水纠正情况酌情增减,原则上随丢随补,丢多少补多少。因ORS溶液含电解质浓度较高,如含钠 90 mmol/L,当脱水纠正腹泻停止后应即停服,以防高钠血症。   
  按上述方法补液,如因腹泻严重,脱水加重,或因呕吐频繁不能口服者,应采取静脉补液治疗。如完全缺乏静脉补液条件,也可采用胃管滴入法。   
  在口服补液期间,应同时注意患儿日常液体需要量。口服补液过程中不禁食、不禁水,在补充累积损失的 4~6 小时中,如果由于饮用ORS液而不可能再进食饮水者,脱水一经纠正,要立即开始进食和饮水。   
  母乳喂养者,应让患儿自由进乳;人工喂养者,可将牛奶适当稀释,幼儿可食用一些容易消化的食物。在补充继续损失阶段,一定要根据患儿要求随意饮水。   
  本溶液含氯化钾0.15%,为腹泻的一般量,如有低钾症状,应适当增加补钾;有明显酸中毒者,需另用碳酸氢钠纠正。
  在配制ORS溶液时,容器应清洁,要用冷开水溶解。应坚持少量多次口服,每隔 2~3 分钟喂一次,每次约 10~20 ml,以免呕吐影响疗效。   
  2.静脉补液  中度以上脱水或吐泻重或腹胀者需静脉补液。    
  (1) 第1天补液   
  1) 溶液总量  
  包括累积损失、继续损失和生理需要三部分。   
  累积损失量按脱水程度计算,轻度脱水 50 ml/kg;中度脱水 50~100 m1/kg;重度脱水 100~120 ml/kg。   
  继续损失量根据具体吐泻情况估计,一般情况下每日 l0~40 ml/kg。   
  生理需要量根据不同年龄需要,婴儿每日约需 60~80 ml/kg。   
  为了便于应用,临床将上述三部分概括为以下数值,可适用于大多数病例。轻度脱水约 90~12 0ml/kg,中度脱水约 120~150 m1/kg,重度脱水约 150~180 ml/kg。个别病例必要时再作较详细计算。   
  2) 溶液种类   
  溶液中电解质与非电解质溶液的比例主要根据脱水性质而定,累积损失的补液性质可按等渗脱水用 1/2 ~ 2/3 张含钠液,低渗脱水用 等张 ~ 2/3 张含钠液,高渗脱水用 1/3 ~ 1/5张含钠液。   
  若根据临床表现判断脱水性质有困难时,可先按等渗性脱水处理。继续损失用 1/2 ~ 1/3 张液体。生理需要用 1/5 张或含钾生理维持液。   
  3) 输液速度   
  主要取决于脱水程度和继续损失量和速度。可分阶段进行,首先补充累积损失量,然后补充继续损失和生理需要量。
  扩 容:  
  对重度脱水有明显周围循环障碍者,先用2:1等张含钠液 20~30 ml/kg,于 30~60 分钟内静脉推注或快速滴注,以迅速增加血容量、改善循环和肾脏功能。适合于任何脱水性质的患儿,对中度或中度以上脱水无明显周围循环障碍者,不需要扩容。    
  继续补充累积损失:   
  扩容后根据脱水性质选用前述不同溶液( 扣除扩容液量 )继续静脉滴注;本阶段应在 8~12 小时内完成,滴速应稍快,一般为每小时8~10 m1/kg。    
  补充继续损失和生理需要:   
  脱水纠正后,只需补充继续损失和生理需要。可将这两部分液体混合一起,在12~16小时滴完,每小时约 5 ml/kg。 在液疗过程中要密切观察治疗后的反应,随时调整液体的成分、量和滴速。若经过累积损失的补充以后,吐泻已止,病人情况好转,继续损失和生理需要两部分,可酌情减少或改为口服。   
  4) 纠正酸中毒   
  中度以下酸中毒一般无须另行纠正,因为在输入的溶液中已含有一部分碱性溶液,而且经过输液后循环和肾功能改善,酸中毒亦随之纠正。   
  对重度酸中毒可另加一部分碱性溶液,提高 二氧化碳结合力 5mmol/L ( 10vol% ),如给5%碳酸氢钠 5 ml/kg 或11.2%乳酸钠3 ml/kg即可。   
  5) 补 钾   
  原则是见尿补钾。一般情况下在治疗开始前6小时内排过尿或输液后有尿即可开始补钾。一般患儿按每日 3~4 mmol/kg(相当于氯化钾每日 200~300 mg/kg),缺钾症状明显者可增至每日 4~6 mmol/kg( 约相当于氯化钾每日 300~400 mg/kg )。可分次口服,每4~6小时一次。   
  不能口服者给静脉滴注,静脉滴注浓度一般不超过0.3%,滴速不宜过快。   
  合并营养不良、长期腹泻或重度脱水患者的钾损失量较多,输液后血钾更易低落,更应注意及时补钾。一般补钾3~5日,严重缺钾病例应适当延长。   
  6) 补钙与补镁   
  一般患儿不必常规补钙,对合并维生素D缺乏症,长期腹泻及营养不良的患儿应适当补充钙剂及维生素D。在输液及纠正酸中毒过程中如出现抽搐,可给10%葡萄糖酸钙 5~10 ml静脉缓注,必要时重复使用。   
  个别患儿抽搐用钙剂无效,应考虑低镁血症的可能,可测血清镁,并用25%硫酸镁每次 0.1~0.2 ml/kg,深部肌内注射,每日2~3次,症状缓解后停用。    
  (2) 第2天及以后的补液   
  经第1天补液后,脱水和电解质紊乱已基本纠正,主要是补充继续损失和生理需要量,继续补钾,供给热量。其补液量和方法可按前述原则进行。   
  (九) 迁延性腹泻和慢性腹泻的治疗   
  二者常伴有营养不良,病情较为复杂,要注意寻找病因,针对病因进行治疗。重点是调整饮食,增加营养,控制感染,加强护理。   
  ① 调整饮食,母乳喂养儿暂停辅食,待病情好转后,逐渐增加辅食;人工喂养儿可喂酸乳或短时间应用脱脂乳,必要时静脉滴注氨基酸制剂或胃肠道外全营养液,随着病情好转逐渐过渡到一般饮食。   
  ② 有双糖酶缺乏时,暂停喂糖类和乳类,改用豆制代乳晶。   
  ③ 对肠道内特异性细菌感染及小肠细菌过度增殖可选用适宜抗生素,但切忌滥用抗生索引起肠道菌群失调。有肠道菌群失调者,可用微生态疗法。   
  ④ 积极治疗各种并发症;补充各种维生素;有贫血者给铁剂、维生素B12或叶酸,必要时多次少量输血或血浆;有锌缺乏者补充硫酸锌或葡萄糖酸锌制剂。   
  ⑤ 中医辨证施治疗效较好,亦可配合推拿,捏脊或针灸疗法。

天天健康网美食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