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是:

  肠粘膜分泌过多,肠蠕动过快,肠吸收障碍均可引起腹泻,严重的腹泻可导致脱水,电解质紊乱,酸碱平衡失调和营养障碍。

  常见原因及临床表现:

  (1)急性腹泻。多见于急性胃肠炎,细菌性痢疾,有机磷、砷等化学毒物中毒。起病较急,多伴有恶心、呕吐及腹痛,肠鸣,稀便或脓血便。

  (2)慢性腹泻。多见于以下几种情况:

  ①肠结核:糊状便或水样泻,腹泻与便秘交替,右下腹痛。

  ②慢性菌痢:有急性菌痢史,脓血便,里急后重,左下腹痛。

  ③慢性阿米巴痢疾:大便呈暗红色果酱样,或粘液糊状。

  ④结肠直肠癌:可有粘液脓血便,进行性贫血,不规则发热,腹痛,腹胀。

  ⑤菌群失调性肠炎:长期服用广谱抗生素及维生素缺乏而引起,大便糊状或成堆,多泡沫,伴肠鸣、腹胀、排气增多,或有特殊臭味(硫化氢)。

  ⑥糖尿病性肠病:特点是间歇性腹泻,大便呈糊状或水样,或先干后稀,尤以餐后、黎明或半夜为多,严重者可大便失禁。

  ⑦甲状腺机能亢进症:由于肠蠕动增加,大便次数增多或顽固性腹泻,大便呈糊状,含较多不消化食物。

  治疗措施:

  (1)急性腹泻,须卧床休息,禁食或进流质易消化食物,多饮水,口服糖盐水为宜,进液量以尿量增加、尿色变淡为准。

  (2)细菌感染所致之腹泻,应口服痢特灵、吡哌酸、复方新诺明、庆大霉素等抗菌药物。亦可用抗菌药物灌肠。

  (3)解除肠道痉挛,可服用阿托品,普鲁苯辛,颠茄合剂等。

  (4)止泻剂,一般用于非感染性腹泻,若为感染性,可在应用抗菌药物的基础上,必要时适量使用,绝不可单独用止泻剂,以免"留寇不去"。

  ①活性炭、鞣酸蛋白、次碳酸铋、石榴皮、五倍子,有吸附或收敛止泻作用。

  ②复方苯乙哌啶,有收敛及减少肠蠕动作用,每次1~2片,每日3次。

  ③易蒙停(盐酸咯哌丁胺),可抑制肠蠕动,且可增强肛门括约肌张力,抑制大便失禁和便急。每日3次。

  (5)查明病因,对症治疗最为重要。

  病因不明者,需去医院进一步检查,做粪便常规和潜血试验、粪细菌培养、找寄生虫、腹部超声、X线钡剂灌肠、纤维肠镜等检查,以尽早明确病因。

 

天天健康网美食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