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是:

  从44年前亚洲第一例异体同基因骨髓移植起步,如今我国已经能开展同胞相合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亲缘配型不合移植、非血缘移植、脐带血移植、非清髓移植和自体移植。

  44年前,张秋兰是北京平谷一家医院的护士,当时由于感冒服用了大量的消炎药(合霉素),没过几天就发现自己的口鼻出血不止,去医院一查确诊为严重再生障碍性贫血,这对于当时只有22岁的她来说无疑是晴天霹雳。张秋兰的主治医师、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血液科年轻的陆道培医生给予了她极大的鼓励,陆道培决定用骨髓移植的方法给张秋兰进行治疗。经过紧张的准备,1964年1月27日,陆道培成功完成了亚洲第1例、世界第4例异体同基因的骨髓移植手术,张秋兰获得了重生。供髓者是她正在孕期的孪生姐妹。手术后,供者母子平安,受者一直健康地生活着。

  1992 年,张秋兰与美国另一位同类患者被收入世界《临床移植年鉴》,列为经移植无病存活时间最长的案例。同时记录下了在这次移植中创造的“最少有核细胞移植数”及“安全以孕妇做骨髓供者”的世界纪录,而且保持至今。如今,40多年过去了,张秋兰也早已当上了祖母,每当她回忆起40多年前惊心动魄的情景,都会感慨万千。

  骨髓移植六成以上可长期存活

  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是指对患者进行全身照射、化疗和免疫抑制预处理后,将正常供体或自体的造血细胞经血管输注给患者,使之重建正常的造血和免疫功能,而骨髓移植即为其中的一种。

  由于造血干细胞通常存在于人体的扁骨、不规则骨和长骨两端的红骨髓中,只有极少数会到血液中“旅行”。因此,传统意义上的骨髓移植需要在麻醉的状态下在供者髂后上嵴选择多点穿刺,抽取骨髓600~800毫升,同时回输术前备好的自体血液,给供者带来了一定的痛苦和不便。

  北京大学血液研究所所长、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血液科主任黄晓军教授在接受采访时说,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骨髓移植已渐渐被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代替,即首先将供者骨髓中的造血干细胞大量释放到血液中去,这个过程称为“动员”。然后,再通过血细胞分离机分离获得大量造血干细胞用于移植。与传统的骨髓移植相比,造血干细胞移植具有造血恢复快、采集方便、供者痛苦少的优点,不仅使供者更易接受,而且对其健康无任何影响,这也是中国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提倡的采集方式。

  此外,自20世纪70年代初人们发现脐带血中含有大量的造血干细胞后,脐带血造血干细胞代替骨髓移植已成为当今国内外血液学研究的热点。脐带血为新生儿脐带结扎离断后的远端所采集的胎盘血。由于脐带血中所含造血干细胞的量较少,因此需进行培养待增殖后方可用于造血干细胞移植。

  据介绍,目前骨髓移植根据造血干细胞来源共分为三种,一是同基因HSCT,即在人类同卵孪生同胞之间的移植。二是异基因HSCT,其供者是非同卵孪生的其他人,如HLA配型相合的同胞供者、配型不合的血缘关系(包括HLA半相合)供者、配型相合的非血缘关系供者、配型不合的非血缘关系供者。三是自体HSCT,即在患者接受超大剂量化疗及放射治疗达到缓解后,将其自身造血干细胞抽出冻存,待合适时机进行回输。

  黄晓军教授介绍说,目前我国白血病年发病率约为4/10万,每年新增白血病患者4万左右,位居35岁以下中青年和儿童恶性肿瘤死亡的首位。而进行骨髓移植后病人的长期存活率大大增加,就成人急性白血病、慢性髓细胞白血病等恶性血液肿瘤而言,如有适当的供髓者,骨髓移植后长期存活率可达60%~70%。

  独生子女病人也能找到供髓者

  在治疗白血病的方法中,骨髓移植是迄今为止最为有效的手段。几十年来,为患者寻找HLA(人类白细胞组织相容性抗原)配型完全一致的供者一直是限制本项技术广泛应用的瓶颈。据介绍,除同卵双生HLA完全相合率为100%外,同胞HLA完全相合几率仅为1/4;非血缘骨髓库全合几率为40%~50%;血缘HLA部分相合中亲属5/6相合<10%,亲属4/6相合为30%左右,亲属3/6相合接近100%。由此可见,现今很多白血病患者没有了理论上最佳的骨髓供者,如果半相合的亲属以及非血缘关系全相合供者间可以成功移植,将从根本上解决造血干细胞移植供者来源的问题,而这就需要我们的医生寻找新的技术予以代替。

  从1990年开始,黄晓军就努力攻破这个医学难题。1998年,他率先在国内成功地进行了非血缘关系造血干细胞移植,从而推动了我国非血缘关系造血干细胞移植工作的进展及中华干细胞资料库的建设。2000年,黄晓军应用单倍型骨髓移植技术进行了第一例体外实验,结果本来已经不治的病人被救活了。多年后回忆这次成功的治疗,黄晓军教授仍然难掩心中的激动。他说,单倍型骨髓移植技术具有国际原创性,它使得父母与子女间进行骨髓移植的成功几率大大提高,也就意味着即使是独生子女的家庭,也至少有98%以上的病人能够找到骨髓提供者。这项技术,对中国乃至世界造血干细胞移植工作都是一个重大的突破。

  黄晓军教授表示,造血干细胞来源的多元化,尤其是HLA不合造血干细胞移植技术体系的建立和完善,标志着造血干细胞移植已经告别供者来源困难的时代。供者来源问题的解决,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它将使更多病人可能受益于造血干细胞移植。黄晓军说,目前骨髓移植的主要问题是如何选择供者;不同来源供者的手术时机;不同来源供者的移植特点,也就意味着必须进一步完善移植技术体系,迎接真正意义的个性化移植方案时代的到来。黄晓军教授同时强调,骨髓移植不应该作为治疗的“最后一道防线”,而是应该在治疗的最佳时机“主动出击”。

  异基因移植七成长期无病生存

  对于骨髓移植技术的发展,黄晓军教授表示,陆道培院士在骨髓移植技术发展中的“第一”为骨髓移植在中国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几十年发展到今天,在骨髓移植领域中建立起一支拥有专业知识和技术的团队是学科发展最宝贵的财富。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血液科无论从规模上、技术水平上、数量上都比以往有很大进步,也从一个“第一”,发展到几十个“第一”。例如在国际上首先用大蒜制剂防治巨细胞病毒性肺炎,首先应用静脉胎盘球蛋白防治畸形与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1990年,在国内首先采用新技术成功进行亲缘HLA配型不合的骨髓移植;1992年在我国成功地开展了非血缘骨髓移植;1996年在国内首先成功地进行了异基因外周血干细胞移植;1997年,在国内率先成立脐带血库;1999年成功地进行了我国首例成人同胞脐血造血干细胞移植。

  目前北京大学血液病研究所是国内移植种类最全的移植中心,成功开展了同胞相合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亲缘配型不合移植、非血缘移植、脐带血移植、非清髓移植和自体移植等数项技术。迄今已完成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1500例,治疗急、慢性白血病的长期无病生存率平均达70%以上。无论其移植数量还是移植质量均居国际领先水平。
 

天天健康网美食频道